12月20日,由普华永道中国主办,南方日报社承办的“向新而行制造未来”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题研讨会举办。研讨会邀请普华永道专家、佛山政府部门代表、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开展圆桌对话,共论佛山“小巨人”企业倍增之道。
会议发布了首份《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及跨城对标成果调研报告》、首个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环境主题调研示范案例榜单,两份重磅成果引发政企界热烈反响。
作为广东经济第三城、全国制造业重镇,佛山以中小企业居多,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是佛山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今年4月,佛山出台专精特新“小巨人”倍增计划,吹响迈向“小巨人”强市的冲锋号角。
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小巨人”将担当主角。今年8月,普华永道联合南方日报共同发起“向新而行制造未来”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环境主题调研,解码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之道,挖掘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示范案例。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调研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为佛山推动更多“小巨人”拔节生长营造浓厚氛围。
大视角观察“小巨人” 联合调研组发布研究成果
奋进的佛山需要更多“小巨人”,但新的“小巨人”在哪里?该如何实现倍增?
研讨会上,由南方日报主导、普华永道作为智力支持的首份“小巨人”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以佛山为样本,对“小巨人”倍增计划提出建议,为佛山乃至全省各地厚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土壤、推动“小巨人”拔节生长提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打开空间格局大视角观察“小巨人”的做法,在佛山尚属首例。
作为全球最大的咨询机构之一,今年以来,普华永道聚焦全国五批已公示的广东1525家“小巨人”企业进行了数据画像,并联合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发起“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双向调研活动,走进了30多家广东的“小巨人”企业,向各地政府机构征集到了近300件服务民营企业的案例。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宋经纬在分享调研成果时谈到,广东“小巨人”主要集中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物联网四大产业赛道,抓住新一轮全球化发展机遇,这个群体中有49%的企业正发展全球化业务,但它们同时面临着信息安全、数据跨境、技术保护、财税合规等风险,需给予更多的关注。
南方日报团队长期以来关注、研究“小巨人”,其最新研究成果《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及跨城对标成果调研报告》在研讨会上发布。这份报告基于企业、政府、城市三个维度的调研,调研组深入企业一线,挖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际发展痛点、难点,以及佛山各相关单位部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有效举措,并在跨城对标深圳、东莞等地的外部经验中,提炼可借鉴和推广的挖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验。
通过这项持续数月的调研,南方日报团队发现,佛山的“小巨人”企业名单,与4张名单有一定的重合度。这4张名单分别是佛山市级隐形冠军的名单、佛山专利大户的名单、佛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示范企业的名单、佛山外向型经济骨干企业的名单。它们合在一起,反映出佛山“小巨人”企业的4个共性特征。
“从佛山‘家底’来看,这座城市并不是没有新的‘小巨人’,是不少符合条件的‘小巨人’还未被真正发现。”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副主任叶洁纯在报告发布过程中谈到,佛山民间对“小巨人”的认知水平、重视程度均有提升空间,“小巨人”无法被发明,佛山更重要的是做好发现。
寻样本提炼“佛山策” 首份示范案例榜彰显营商环境亮点
一座城市要源源不断地涌现“小巨人”企业,就必须打造适合“小巨人”企业生长的土壤。
为了解佛山市政府部门、商协会等组织机构如何助力打造“小巨人”成长的沃土,今年8月起,普华永道联合南方日报面向佛山主导或参与培育、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单位,征集了共计50多个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案例。
经过一线走访、专家评定等环节,最终共5家单位入选“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环境主题调研示范案例榜单”,分别是: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佛山市税务局、佛山市南海区经济促进局、佛山市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
在评审组看来,参与报名的佛山案例具有一些共性特征,比如大都聚焦工作主线,以响应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展开行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最终入选榜单的5家单位的举措更具代表性,它们多项创新举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助力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造了浓厚氛围。
以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例,该单位提交的案例是“以知识产权赋能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知识产权与企业创新息息相关,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创新能力强。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创新,营造有利于“小巨人”企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将以知识产权为抓手,重点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加强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为佛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研讨会上,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清明作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南海是佛山五区中贡献最多“小巨人”企业的区域。而此次佛山市南海区经济促进局也进入示范案例榜单中,其培育经验也获得评审组认可。
据悉,南海在全市率先提出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倍增计划,并将该事项纳入区委2023年重点改革事项。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下,南海今年新增“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市增量的五成。
佛山市南海区经促局四级调研员张程介绍,当前,南海也正在建立完善协同促进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金融助力、强链补链、创新引领、要素保障、精准服务六大体系,包括以上市工作为抓手,为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谋共识打造“场效应” 建言佛山立足长期主义谋突围
正是得益于佛山营商环境不断迈上新台阶,这样的土壤孕育出了一批坚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企业。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兴精密”)就是其中之一。深耕钣金制造20年,创兴精密不仅是跨行业非标钣金细分领域的龙头,更是传统行业跑出的数智转型先锋。创兴精密的“小巨人”之路,就是这家企业的数字化之路。
“佛山制造享誉全球,佛山也盛产中小企业。”会上,创兴精密总经理高楚慧表示,以往,数字化转型让一些企业可以“活得更好”,而今天却是企业得以“活下去”的关键。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数字化是一条可行路径,众多中小企业用好数字化工具转型升级,将为佛山传统制造的“再进化”积累澎湃动能。
迎风口而上,在佛山,更多如同创兴精密这类的传统制造企业,用行动证明“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环节、落后的思维”,同时,一批扎根战新产业的新秀不断成长起来,始终怀着创业的激情,在各自战线上迈向专精特新。
当然,“小巨人”的成长,需要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当前,一场关于“小巨人”的城市竞逐已然打响,佛山如何突围?
在圆桌论坛环节,普华永道专家与来自佛山市政府部门、“小巨人”企业的代表同台论道,分享关于佛山“小巨人”未来的思考。
张程指出,佛山传统产业占比大,在众多高新产业赛道中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链条较短,需要引导更多企业站在整个产业链的高度进行布局。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合伙人谢倩同样认为,从长远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引领着制造变革的趋势,而佛山作为以传统制造业见长的城市,面临动能转换的问题,需要“先破后立”,在早期积累的先发优势基础上,推动产业升级改造。
谢倩提出,从短期维度看,佛山亟须在人才、资本、土地等方面为“小巨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但也应当注意,政府部门除了给政策、给补贴之外,还需要给予企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事实上,从调研情况看,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厚植营商沃土,让一批“小巨人”企业率先崛起,让更多中小企业“因为看见而相信”,或将成为佛山“小巨人”倍增的路径之一。
■链接
南方日报万字报告
解读佛山“小巨人”
在20日举行的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题研讨会上,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副主任叶洁纯发布《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及跨城对标成果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在历时4个多月,开展企业、政府、城市三个维度调研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幅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基本画像,提炼四大共性特征,深入挖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际发展痛点、难点以及佛山各相关单位部门服务“小巨人”企业成长的有效举措,跨城对标深圳、重庆、宁波、东莞等城市培育经验,提出了六大建议。
提炼四大特征
描绘佛山“小巨人”画像
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家底究竟如何?《报告》显示,剔除第二批未通过复核的8家,目前,佛山共有7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行业分布看,佛山的“小巨人”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制造业属性。从区域看,南海区培育数量最多,拥有34家“小巨人”企业;顺德紧随其后,拥有26家“小巨人”企业;三水位居第三,拥有11家“小巨人”企业;禅城和高明“小巨人”企业分别为4家和3家。可见,南海和顺德是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集中地。当中,又以南海表现最为突出,该区光是今年就新增了18家“小巨人”企业,贡献了全市新增“小巨人”总量的46.2%。
在研究佛山“小巨人”从哪里来的同时,《报告》还发现,佛山的“小巨人”企业名单,与4张名单有一定的重合度,背后反映出这类企业的4个共性特征。
一是佛山市级隐形冠军的名单,超三成“小巨人”企业为隐形冠军,侧面印证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群体专注度高的特点。
二是佛山专利大户的名单,佛山78家“小巨人”的平均专利拥有量高达156件,高于全省、全国“小巨人”平均水平,它们组成了佛山制造的“尖刀部队”。
三是佛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示范企业名单,78家“小巨人”中,被认定为佛山市数字化示范工厂、佛山市数字化示范车间的共计12家,即15%“小巨人”为“数智示范”。
四是佛山外向型经济骨干企业的名单,78家“小巨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有海外业务,其中有不少还是海外设厂的先锋企业。
对标四座城市
取经“小巨人”孕育之道
在研究佛山“小巨人”的同时,今年,南方日报派出调研团队,主动对标先进,奔赴深圳、重庆、宁波、东莞四座“小巨人之城”,取经它们的“小巨人”孕育之道。
《报告》认为,深圳以市场保驾、国资护航“小巨人”,重庆重在筛选标杆、分类培育方面成效突出,宁波梯度培育体系成熟,东莞平台建设持续发力,这些城市的经验都值得佛山学习。
据调研组统计,深圳当地有200多家“小巨人”企业都曾获得深创投、深投控的投资。对此,《报告》认为,深圳“小巨人”集群崛起的背后,国资平台赋能功不可没。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代表,国资在孕育“小巨人”上,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东莞,虽然GDP不如佛山,但是“小巨人”企业达172家,是佛山的两倍多,也是广东省内“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调研组发现,东莞在用地等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探索,提出创新土地供应模式,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公地”。东莞计划用三年时间,集中打造数个市级“专精特新”产业园,每个产业园为“专精特新”企业专供产业空间不少于300亩,力争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空间自有率提升至60%以上。
再看重庆和宁波,《报告》指出,重庆和佛山一样存在产业“老态”的问题,却能凭借宣贯,在一年之间实现“小巨人”倍增;宁波和佛山一样都号称“隐形冠军之城”,前者“小巨人”数量却是后者的5倍,这些都是佛山需要对标思考的问题。
提出六大建议
要有“快招”,更要重视慢变量
直面差距、发现问题,是佛山推动“小巨人”企业倍增发展的第一步。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调研组认为当前佛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主要面临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高端人才难招、关联合作伙伴难找、低价资金难寻、市场客户订单难获四大主要问题。结合对佛山“小巨人”企业的分析以及跨城调研的启示,针对佛山“小巨人”企业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六大建议。
六大建议包括塑造引培生态,强化对现有隐形冠军挖掘;盘活创新公地,推动产学研链销资源对接;成立专项基金,协调大国资提供增值服务;组建学习专班,发放创新券降低咨询成本;加强动态监测,上门服务提高申报成功率;鼓励企业入园,出台优化新园区环境政策。
“‘小巨人’无法被发明,佛山更重要的是做好发现。”《报告》认为,从佛山“家底”来看,这里不是没有新的“小巨人”,是不少符合条件的“小巨人”还未被真正发现。佛山民间对“小巨人”的认知水平、重视程度均有提升空间。
《报告》建议“要引入大商,也不要忽视小商”。从立竿见影的角度看,“小巨人”数量增长,除了靠培育,还可以靠引入。在招商引资的红海赛道中,重视对于有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引入,不仅是为招商“在红海中找到蓝海”,也是为佛山转化更多“小巨人”提供可能性。
当然,从根本出发,佛山还需推动产业焕新。“‘小巨人’的培育是一场长跑,绝不是短跑。”叶洁纯表示,佛山要抱持长期主义,继续从优化产业结构的层面去努力,这虽然是一种慢变量,但却是决定佛山“小巨人”培育成败的关键变量。
撰文:华声宇何帆燕
林东云龙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