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工业清洗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工业领域的重要辅助,其深深影响着工业的加工能力以及机器的使用寿命。
近日,一家专注于精密工业清洗的公司——哈尔滨岛田大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鹏工业”)在北交所递交了IPO。
本次IPO拟募资1.54亿元,主要用于智能工业清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二期)、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自上次创业板撤回后,这已是大鹏工业第二次冲击A股。但从招股书来看,大鹏工业仍是痼疾难消,实控人控股近100%,与日资家族企业关系密切,市场竞争力更是存疑……
依赖日资家族
据悉,大鹏工业前身为大鹏有限,于2005年成立。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李鹏堂直接持有公司25.42%股份,通过博德工业间接持有公司56.48%股份。此外,李俊堂与李鹏堂为兄弟关系,与李鹏堂构成一致行动人。李俊堂通过博德工业间接持有公司12.24%股份。
综上,李鹏堂合计控制公司94.13%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控股比例近100%,可以说李鹏堂在大鹏工业拥有绝对话语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股权的过度集中可能会导致公司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或实控人因个人决策失误从而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等。
翻阅招股书,IPO日报发现,实控人李鹏堂与岛田家族渊源颇深。
回顾李鹏堂的个人经历可以发现,早在2001年10月,精通日语的李鹏堂便进入了岛田家族旗下的哈尔滨岛田春鸟化工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而在此之前,李鹏堂还只是三菱商事哈尔滨事务所的一名业务经理。
自此之后的22年里,岛田家族的身影一直出现在李鹏堂的职业生涯中。
除此之外,大鹏工业与关联经销商岛田化成的关系也匪浅。
岛田化成成立于1963年,是岛田健一的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岛田健一。
2005年,岛田健一成立了大鹏有限。直到2014年,岛田健一因年龄、个人规划等原因决定从中国撤资,但难以在家族内部找到岛田化成中国业务的继承人。
而李鹏堂作为大鹏有限的执行董事、总经理,是岛田化成在中国事业的重要合伙人,岛田健一遂与李鹏堂商议由其受让岛田化成所持有大鹏有限的全部股权。
2014-2015年,岛田化成分两次转让股权退出大鹏有限,不再参与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也不再持有公司股权或控制公司。
但大鹏工业和岛田家族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2019年3月,大鹏工业与岛田辽二郎(岛田健一之次子)共同设立岛田化工机,持股50.50%。2022年11月大鹏工业将所持岛田化工机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岛田辽二郎。
由于岛田化工机难以直接进入日本大型汽车集团的合格供应商体系,仍需沿用岛田化成的合格供应商资格进行销售。
因此,在岛田化工机设立后,大鹏工业选择通过岛田化工机与岛田化成进行经销业务合作。
2020年-2020年以及2023年1-6月(下称“报告期”),大鹏工业的经销业务以境外销售为主,经销业务分别占比19.10%、14.99%、11.16%和3.72%。
而境外经销商主要是岛田化成。
报告期内,大鹏工业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金额和占比分别为48.40%、75.50%、84.20%以及65.24%。其中,公司对岛田化成的业务收入分别是0.22亿元、0.21亿元、0.21亿元和0.00亿元,分别占比10.75%、12.81%、8.54%和0.00%,最近一期,公司未开展境外业务。
而大鹏工业通过岛田化成经销的最终用户为三菱汽车、五十铃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据数据显示,大鹏工业来自上述合同的收入占报告期内对岛田化成总收入的86.34%。
此外,报告期内,大鹏工业来自岛田家族的业务的毛利额为0.20亿元,扣除因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影响后为0.16亿元,约占毛利总额的6.17%。
另外,大鹏工业通过经销玛路恩向岛田化成间接销售2台工业精密清洗装备,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605.3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大鹏工业与岛田家族之间存在资金往来,如支付岛田健一销售顾问费、代付岛田健一工资、代货币兑换等。
北交所也在问询函中质疑,从过往的资料来看,大鹏工业对岛田化成似乎存在重大依赖。
然而,公司最近一期却不再和岛田化成继续合作,这背后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大鹏工业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与终端客户不再合作,还是双方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此外,大鹏工业停止与岛田家族的合作后,是否还能具备独立的境外业务开拓及获客能力?
竞争力忧虑
大鹏工业作为工业精密清洗领域专用智能装备生产商,主要致力于专业设备的定制化生产,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清洗领域,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精密制造需求。公司主要产品为专用智能装备,经营模式的总体特点是以销售订单为基础组织生产、采购。
从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大鹏工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8亿元、1.68亿元、2.47亿元和1.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0.28亿元、0.40亿元和0.1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5.61%、32.45%、38.00%和30.72%。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1.92亿元、1.53亿元、2.33亿元和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73%、91.47%、94.00%和94.67%,占比较高。
IPO日报发现,大鹏工业近几年专利申请时间似乎过于集中。
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共有62项专利,包括7项发明专利,其中原始取得3项,继受取得4项,6项为2020年后取得。
据悉,大鹏工业曾在深交所创业板IPO(报告期2018年-2020年),然而在此期间公司披露无发明专利。2022年挂牌公转书中披露公司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有17项,相关专利的公开(公告)日集中在2018年,截至本次招股书签署日,发行人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有22项。
但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大鹏工业的专利数量却略微逊色。其中,截止2021年,大鹏工业在招股书中提到的同行企业“蓝英装备”共获得专利375项,软件著作权37项。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大鹏工业的研发投入为0.10亿元、0.11亿元、0.15亿元和0.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58%、2.96%、3.74%和 4.07%,低于同行业6.00%、6.26%、5.66%和5.79%的平均水平。
这或许意味着,公司的竞争力弱于同行。
对此,北交所在问询函中也提出质疑,专利较少,研发低于同行,未来大鹏工业能否在行业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