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介绍《成都市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下经济发展特别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都市工业的重要支撑。

  12月23日,在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上,为支持成都全市都市工业高能级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成都市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行动计划》从支持都市工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推进、系统化承载等10个方面,明确了重点方向、区域布局、承载形态,以及企业引育、要素保障、协同发展等支持举措。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介绍,“除《行动计划》外,成都还专门配套系列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这些政策‘工具包’涵盖产业布局、企业招引、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全生命周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政策“工具包”包括“成都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推进工业上楼的实施意见”和“深化工业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等。

  “作为拥有21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成都如何对超大城市产业治理、城市治理进行谋划,如何对现代化城市的产业更新、城市更新进行设计,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成都市经信局副局长朱健表示,成都基于对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化路径的思考,制定了上述若干政策和实施细则,就是为了在不断创新的发展环境中,构建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小环境,避免“让政策资源成为发展障碍”。

  朱健提到,系列政策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如在产业布局方面,为避免城市产业变成没有特色的“大杂烩”,政策按照“一街巷一特色、一楼宇一产业”原则,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聚集和特色化发展。将重点发展总部型、创新型、微加工型现代都市工业,支持建立以专业楼宇为支撑“点”、特色街巷为连接“线”、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为引领“面”的都市工业承载体系。

  此外,政策注重企业招引,支持重大项目引育、总部经济发展,对在蓉设立企业总部的给予落户奖励和能级提升奖励;支持载体建设,对建设产业社区、特色街巷、专业楼宇纳入创新实践的给予投入补助,对参与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分类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贴;创新土地高效利用,实行多种供地方式、规范工业厂房分割、降低产业用地成本,全面推进工业上楼;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对纳入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的给予30万元资助,以及子女入学、人才安居等配套服务。

  同时,为充分展示成都都市工业发展的资源分布和产业生态,《成都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地图》现场发布。该产业地图集成了成都市“5+2”区域产业社区、特色街巷、专业楼宇等载体地理位置、建设情况,以及发展方向、重点企业、功能平台等,实时呈现载体数量、名录,具体展现了各区、街、巷的发展规模、产业特色,方便企业投资。

  面向未来,《行动计划》明确提到,到2025年,成都全市都市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150个集约高效、功能复合的专业楼宇,60个文化底蕴厚重、产业标识鲜明的特色街巷,打造20个主业突出、产城融合的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成为全国都市工业发展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