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时代:金融如何赋能?

元描述:刘元春教授在2024资产管理年会上谈及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强调金融需与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紧密结合,并指出过度偏重科技金融、忽视多元金融体系、缺乏全链条匹配等问题,认为金融需在实践中“学习”并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

吸引人的段落: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意味着金融领域的变革。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金融如何才能真正赋能新质生产力?如何避免过度泛化、片面理解,而是真正实现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在2024资产管理年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宝贵的建议。

新质生产力:金融赋能的全新坐标系

新质生产力:一个全新的坐标系

新质生产力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代表着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包容共享等新理念的融合,是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刘元春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布局,金融作为资金链的组成部分,要与其他四链紧密结合,从融资的个性、资金的特性、风险的特性、定价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匹配。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偏重科技金融,忽视多元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多元金融体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作用。

2. 忽视政府金融和间接融资体系的作用

在关注科技金融方面,过度强调资本市场的作用,而忽视了政府金融、间接融资体系等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链条全环节的赋能作用。

3. 缺乏全链条与全方位的相互匹配

不同部门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出台各自关注的战略举措,缺乏全链条与全方位的相互匹配,无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4. 过度强调金融赋能,忽略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冲击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产业、组织模式的颠覆性冲击,以及对金融和“五篇大文章”的革命性冲击,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确定性

由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模式和举措难以简单延续过去的方式,需要用开放的多元思维设计金融生态和金融体系,在实践中“学习”并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

6. 泛化概念,缺乏针对性政策

将金融与新质生产力泛化,缺乏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和战略方法,容易导致新质生产力战略落空,同时金融成本“扭曲”加重。

如何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多维度思考

为了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刘元春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完善多元金融体系

以技术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为载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多元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供给,因此金融市场需充分认识到“政府+市场”在科创领域的优势,补足中国在创新链关键环节的资金支持短板。

2. 注重绿色金融的实质性发展

绿色金融必须落脚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公司价值提升与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改进,防止在泛绿过程中出现新质生产力泛化现象。

3. 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

政产学研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进一步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而努力。

关键词:多元金融

多元金融是指多种金融形式的共同发展和协同作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多元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多元金融在赋能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

  •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多元金融体系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信托融资等,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 降低融资成本: 多元金融体系的竞争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 提高金融效率: 多元金融体系可以提高金融效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便捷、更快速的服务。
  • 促进创新: 多元金融体系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多元金融体系可以降低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集中度,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多元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

  •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 支持新兴金融业态发展: 鼓励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 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 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金融人才,为多元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常见问题解答

1.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包容共享等为特征的生产力,它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区别在于:

  • 科技含量更高: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产业结构更高级: 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 发展模式更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注重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 社会效益更显著: 新质生产力促进包容共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具体措施?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实现,例如:

  • 提供科技金融服务: 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发展绿色金融: 鼓励绿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
  • 支持普惠金融: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
  • 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 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3. 如何避免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泛化?

避免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泛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和措施。
  • 注重实质性发展: 避免将所有金融举措都套上“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口号,而是要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效果。
  • 加强市场机制建设: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最需要的领域。
  • 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及时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4. 多元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多元金融体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包括科技创新企业、绿色企业、小微企业等。
  •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金融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 促进金融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
  • 加强风险管理: 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5.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

  • 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 促进经济增长: 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 提升国际竞争力: 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6.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科技金融将更加重要: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深度融入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 绿色金融将更加普及: 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 普惠金融将更加深入: 金融服务将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
  • 金融监管将更加严格: 金融监管将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结论

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金融机构需要:

  • 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 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 完善多元金融体系: 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 加强科技创新: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 注重风险管理: 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只有这样,金融才能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